在香港,最温暖的地方小吃都在这里了!
很多人说,香港就算是美食天堂,但绝对是有钱人的美食天堂。 但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或者穷人来说,那些堪称高档的餐厅,我只能望着门口叹息。 几百块钱一块的生鱼片和几千块钱的牛里脊肉我们实在吃不起。 不过,都说民以食为天,再穷的人也还是要吃饭的。 在香港的一些地方,仍然保留着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最常见、简单和温暖的当地小吃。
小编最喜欢的第一道美食叫做:烤鸭汤米线。 其中以避风塘兴记的烤鸭汤米线最为有名。 据说,它曾创下避风塘时期一天两千碗的记录。 搬到尖沙咀后,成为九龙夜宵之王。
这道美食是从广州传入香港的典型小吃。 香港人对鸭肉有着天然的眷恋。 一碗鲜美的鸭骨汤,配上几片生菜和韭菜,让米粉自然地睡在汤里。 喝一口汤,新鲜的肉,让你回味无穷。
几乎每个香港明星都喜欢在兴记吃一碗烤鸭汤米线。 刘德华、张学友、曾志伟都低调地在这里用餐过。 因为它有家乡的味道,有中国大陆的味道。 在香港奋斗的广州人用这种家乡小吃融入了香港社会。 现在这种小吃已经成为港式小吃的经典和特色。
我喜欢吃的第二种港式小吃叫鱼蛋粉。 鱼蛋又叫鱼肉丸,味道细腻鲜美。 鱼蛋粉以光滑细腻的米粉为主料,鱼干、猪骨为汤底,加上鱼蛋、牛肉丸、炸肉卷、鱼块等配料制成。 米粉鲜美爽滑,食材各有风味。 其中以铜锣湾天后电气道75号的德昌鱼蛋面店最为正宗。 是香港著名的鱼蛋面小吃店。 曾荣获香港“最佳美食大奖”零食类最高荣誉奖。 这里的鱼蛋都是纯肉制成的,不添加淀粉,形状圆润,质地细腻。
第三种,相信大家都很熟悉,就是听起来吓人,吃起来却难忘的港式叉烧包。 其实,我第一次听到“叉烧包”这个词,是在看黄秋生主演的电影时。 当时我还是个小孩子,我很害怕,躲在被子里。 人肉叉烧包实在是太恐怖了,现在想起来都心有余悸。
后来我又去香港旅游。 在朋友的怂恿下,我突破了心理防线,品尝了港式叉烧包。 从此,我彻底爱上了这道独特的香港美食。 叉烧包外观与北方包子相似,但又完全不同。 叉烧包因面团内包满叉烧馅而得名。 叉烧包的面团是由北方常用的发酵面团改良而来。 包子的时候要揉成笼形。 因为发酵得当,包子蒸完后顶部自然会裂开。 它实际上是一个叉烧花包子。 叉烧包一般大小为直径五厘米左右,一篮子一般装三四个。
叉烧包最好吃,一口一口,吃起来又滑又油,感觉就像吃沾了香油的面包。 港式叉烧包的特点是里面一定要加油脂,吃起来满嘴都是油。 也许只有这样,你才能体会到一个人的财富。 广州和香港人都喜欢吃油腻的东西,这也是一个习俗和传统。 比如南方人爱吃的猪肉粽子,北方人就接受不了。
接下来一种美食绝对是美女们的最爱,叫做妈咪鸡蛋仔。 其实这款鸡蛋仔近年来已经非常有名了,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品质。 它和其他鸡蛋仔不同的是,里面有馅料,口味也很多,有招牌的紫薯、栗子、双层芝士、芝麻、巧克力等等……我还拍了一张我个人最喜欢的芝士的照片菜单上,不过我朋友最喜欢紫薯。 其实每种口味都不错。 这家餐厅的鸡蛋仔很饱。 紫薯里的每个鸡蛋仔里面都是紫薯馅,栗子也是一样。 ,每一个都有一个栗子,很良心,而且价格也很实惠。 这个鸡蛋仔非常有饱腹感。 只吃一颗就会有饱腹感。 不适合饭后食用。 会让你感觉很饱……(别问我怎么知道的。)地址也贴给大家了。 好像有四个分支。 我经常去那里。 是尖沙咀的那种,也很接近半熟奶酪。
香港是一个人流量大的城市。 不仅有广州风味美食,还有英式、日式、韩式美食。 就香港的日本料理而言,无论是回转寿司还是日本餐厅,食材都非常新鲜。 所以每次去香港,我都会去“大喜屋”吃日本料理。 它是香港最受欢迎的自助餐厅之一,受到许多香港当地人的光顾。 但实在是太嚣张了,必须有所保留! 如果周六周日去的话最好提前三天预约!
当然,东方之珠还有许多诱人的港式美食等着您。 希望更多内地人来香港品尝“舌尖上的香港”。 经过20年的变迁、20年的时代变迁,广大内地人早已与香港同属一个血脉。 他们都是龙的传人,都是黄皮肤,都对中国充满了依恋和热爱。
香港是一座美妙的城市。 经济发展精彩,文化建设精彩,美食也精彩。 香港作为一座城市,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,经历了太多的事情。 来这里是为了逃避,离开又是为了逃避,如此周而复始。 香港从一开始就没有香港人,只有路过的人,只有中国人。
我想写这篇文章,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。